近日,廣州市設計院集團精心設計的團一大紀念館開館,正式對公眾亮相,獻禮建團百年!
1922年,中國共青團第一次全國代表大會在廣州東園召開,這次大會宣告中國共產主義青年團正式成立。“團一大”的召開,為黨領導下的青年運動指明正確的方向,東園見證著廣州近代革命的光輝歲月,承載了羊城的無數紅色記憶。
▼ 晨曦中的團一大紀念館
▼ 團一大紀念館主入口
傳承革命印記 重現東園神韻
團一大紀念館選址于廣州市越秀區越秀南路東園文化廣場,項目(一期)建設內容主要包括團一大紀念館、市民活動廣場及周邊建筑風貌提升等。團一大紀念館總建筑面積為3800平方米,其中地上計容建筑面積800平方米,主體建筑高度8米,最高處建筑高度約為13米,采用散落式的空間布局,融合呼應老城區街區歷史風貌。建筑主體采用灰白色花崗巖飾面,門樓和拱框以金屬為骨架,提取紅砂巖為基調色,與團一大紀念雕塑產生時空對話。連同周邊中華全國總工會舊址、省港罷工委員會舊址、東園門樓等歷史建筑,著力打造廣州近現代史跡及廣州市紅色文化地標。
▼ 東園歷史文化片區
團一大紀念館的設計以“憶東園,聚人心”為發軔,通過提取、意向化復現東園門樓的形象,融入東園記憶,延續歷史文脈。主體建筑采用傳統拱元素作為立面設計主要線條手法,與周邊革命歷史建筑風格互相協調。總體布局將建筑體量化整為零,以院落式布局,尊重老城區城市肌理脈絡。以舒展的建筑群落與東園文化廣場一道,打造市民的廣場,提升配套服務水平,激活老城區公共活力。
提取、意向化復現東園門樓的形象 化整為零,院落式布局
在小而美的場館中,庭院是點睛之筆,庭院設計重現東園風貌神韻,從嶺南名園余蔭山房、清暉園等提取庭院空間節點關系,打造多重軸線和自由的節點空間,使得整體氛圍更為活潑,以簡練的處理手法反映新時代青年的青春活力。
▼ 小中見大的內庭景觀
▼ 幽雅寧靜的內庭空間
廣場以打造市民的客廳為愿景,硬質鋪裝和園林綠化相結合,兼顧公眾儀式活動和市民休憩等多樣需求,選用木棉、樸樹等具有鄉土特色的喬木點綴其間,提升廣場歸屬感與親切感。
▼ 團一大紀念館
踐行使命擔當 打造紅色地標
團一大紀念館由全國工程勘察設計大師郭明卓領銜設計,匯聚設計院集團十余個專業及部門,賡續紅色血脈,傾力設計紅色教育新陣地。郭明卓大師多次親赴現場,全程給予悉心指導,整個設計與施工過程經歷了不計其數的修改與優化,最終鑄就成匠心精品之作。
▼ 郭明卓大師多次親赴現場指導
建設過程中,設計團隊充分發揮設計引領作用,圓滿解決地鐵、文物保護等技術挑戰。
▼ 設計團隊在施工現場進行技術指導和服務
廣州市設計院集團踐行“讓城市留下記憶”使命擔當,還同步擔綱東園文化廣場(二期)的設計工作,統籌考慮,對以團一大紀念館為核心的東園歷史街區進行風貌提升和歷史活化。